那一刻我明白,飞盘不是单纯的运动,而是一种自由的语言。自此之后,训练场成了我的第二个家。
采访者:你是怎么从好奇走向坚持的?陈秀英:起初只是好奇,甚至带着点叛逆的心态。学校里有个队,我报名参加,只是想看看自己的边界在哪儿。第一场比赛,我紧张到连传球的方向都不敢确定,失误连连,队友也有质疑的声音。可真正改变我的是那些陪我一起训练的日子:清晨的跑步、夜晚的技术练习、反复看录像找角度。
一次次的重复,让动作渐渐变成肌肉记忆,也把信心一点点积累起来。慢慢地,我发现自己不再盲目追求“赢”的结果,而是愿意用每一次训练去修正自我、提升团队的默契。
采访者:对你来说,训练中的关键时刻是什么?陈秀英:是跌倒后的爬起来。曾经在一次户外赛中扭伤,康复期很漫长,队友们的鼓励像一束光。康复期间我没有放弃对技术的追求:我用日记记录每一个小进步,用辅助训练替代受伤部位的高强度动作。慢慢地,我学会用更聪明的方式去训练——比如把力量训练和技术动作结合,找到合适的强度与节奏。
每一次恢复都变成一次心智的淬炼。我还记得教练说过的一句话:真正的强大不是不跌倒,而是跌倒后能更优雅地站起来。这句话成了我飞盘生涯的底色。
采访者:你如何把个人成长和团队成长结合起来?陈秀英:飞盘是一项团队运动,个人的技术固然重要,但团队的协作才是制胜的关键。我在训练中刻意练习沟通与定位,学会用眼神和肢体语言传递信号,也愿意在队友需要时承担更多角色。后来我发现,当我愿意帮助新队员快速融入、分享经验时,整个团队的战斗力会提升。
那种从个体到集体的转变,像一条河不断汇聚,最终汇入大海,便是我最深的感受之一。
采访者:在大众对飞盘认知还不深时,你如何把这项运动讲给更多人听?陈秀英:耐心是最好的武器。我尝试用日常比喻来解释飞盘的魅力:它像一段有节奏的音乐,需要时间来练习“听音”,也需要与你的身体合拍去实现“合拍的传递”。我在校园和社区开展讲座,带着同伴们现场演练,边讲解边让人亲身感受飞盘的飞行轨迹和控球节奏。
随着时间推移,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走进场地,甚至参与到训练营中来。把复杂的战术和技术变成简单易懂的语言,是我对自己最重要的挑战,也是对观众的诚意。
采访者:对未来你有哪些小目标和大愿景?陈秀英:小目标很具体:带领新队伍在地区赛中取得稳定的名次,完成对青少年训练营的扩展,让更多孩子和青年人接触到这项运动。大愿景则是建立一个可持续的飞盘文化生态:包含日常训练、比赛体系、选材标准、运动员发展路径,以及与教育、健康产业的深度融合。
我希望用飞盘的语言,讲述坚持、协作与自我超越的故事,让每一个热爱体育的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。
那一段时间,我把目光从“个人技术”转向“比赛策略”和“体能系统化训练”。学校的教练强调科技与数据的力量,我们开始记录训练中的心率、恢复时间、实际耗能,以及每一次传接的成功率。数据让我们看清楚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值得珍惜,也让团队对训练的方向有了清晰的判断。
就在那一年,我们的防守转换和快攻节奏有了明显提升,队伍的信心也随之增强。
采访者:职业阶段的挑战又如何?陈秀英:职业阶段最大的挑战来自于时间的管理和心理的韧性。训练强度更高,比赛密度更大,外界的关注也会成为压力来源。许多夜晚,我会独自坐在场地边,回放比赛中的关键瞬间,找出情绪失控的时刻,刻意练习“在压力中保持专注”的技巧。
团队里也需要稳定的氛围:我学会了如何成为一个好的队友、一个可靠的领袖,而不是只追求个人数据的明星。我们建立了备战日历、统一的训练规范,以及赛前心理暗示的流程,让每个人都能在紧张的赛期维持稳定的心态。更重要的是,我开始理解品牌与价值的关系:职业并不仅仅是成绩和奖金,更是对观众、对球迷、对热爱飞盘的人群的一种责任。
采访者:你如何看待伤病、复健与回归的过程?陈秀英:伤病像一面镜子,照出你真实的身体极限。对我来说,最关键的是接受现实、科学地面对恢复,而不是被情绪牵着走。我与康复团队一起制定阶段性目标,每一个小目标都要可量化、可执行。与此我没有放弃对技术的学习:即使躺在康复床上,也会通过观测训练视频,研究投掷角度、出手节律的改进方式。
正是这种坚持,让我在复出时比以往更懂得如何保护自己、如何把高强度的比赛安排在可控范围内。伤病也让我学会了如何与队友、教练、医疗团队沟通,建立起更成熟的信任关系。
采访者:你的训练哲学到底是什么?陈秀英:简而言之,就是“以可持续的方式追求卓越”。这包括三个方面:结构化的训练计划、科学的康复与休整、以及对心态的持续雕琢。训练计划要有阶段性目标,兼顾技术、体能、战术三位一体;康复休整不仅是伤后的修复,也是提高长期竞技状态的关键;心态则像一块磨刀石,帮助你在高压情境下保持清晰与坚定。
我也会把这套哲学写成训练手册,供青少年和准职业选手参考,让他们少走弯路。
采访者:你愿意把飞盘带给大众的讯息总结成一句话吗?陈秀英:热爱是最好的起点,努力是最稳妥的路径,团队是最强的力量。飞盘教会我的,不只是如何投掷与接传,更是如何在生活的风口上保持平衡、在失败中寻找学习的机会、在成功里保持谦逊与感恩。
3377体育注册采访者:给关注你的人一个邀请吧。陈秀英:如果你对这项运动感兴趣,欢迎来到我们的训练营看看。无论你是初学者还是已有一定基础的选手,我们都以科学的训练体系、温暖的队内氛围和对成长的真诚态度,帮助你发现更强的自己。未来的路在你脚下愿意迈出第一步的人面前,会展开得更清晰、更有希望。
你愿意和我一起,把飞盘的世界讲得更丰富吗?把汗水变成故事,把故事变成改变。欢迎你走进场地,听一听这项运动真正带给人的可能性。